行业动态
李里丁 中国建筑业协会文化分会会长
文化建设是建筑行业共同关心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被赋予了中国制造的一种文化内涵。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历史时期,建筑业的文化建设成为了行业共同关心的问题。
建筑企业文化与行业文化有共性,也有区别。企业文化是企业依据自身发展的传统和实践逐步建立起来的企业精神、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经营方针、管理制度和员工守则等,属于文化精神层面的承载,它具备附着、独有、传承、实用、执行等特质。行业文化是一个行业内大家普遍认可、共同尊崇的一种操守、一种精神、一种执业态度、一种价值取向。行业文化体现着建筑行业对社会与市场的诚信态度,体现着中国建筑工匠专注与坚守的气质,体现着现代建筑人与时俱进、追求完美的品德。
精神文化的缺失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发展
建筑行业文化缺失的一些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规模提升很快,做大做强几乎成了所有企业的战略定位。行业的快速膨胀致使招投标市场企满为患、人满为患,不仅虚构出了全国建筑市场上的产能过剩(实际上许多企业并不具备与资质相匹配的生产能力),人为地增加了市场的交易成本,而且也使许多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
建筑业是一个艰辛的行业,企业发展需要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但是在高投资的驱动下,一些经营者总是希望能够轻松取巧、寻找捷径。他们将内部严密精细的管理寄托在层层承包上,将开拓市场、提升规模依赖于合作挂靠,将现场的施工管理放手给各类分包。表面上企业取得了一时的繁荣与扩张,但从根本上却削弱了企业法人应有的约束与管理,侵蚀了企业的品牌与文化。
在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业失去了信用,违背合同承诺,违规转包工程,随意拖延工期,给行业涂上了朦胧的灰色;同样由于信用的缺失,一些业主和地方政府违规要求企业垫资、提供名目繁多的保证金,随意拖延决算、拖欠工程款。建筑行业的信用缺失不仅干扰了市场正常的秩序,还严重损害着社会的公平正义。
近年来,从整体上看,工程质量水平在逐步上升,但少数企业发生的质量安全事故却在全国引起了持续的反响,对行业产生着不断被放大的负面影响,工程的渗漏问题、裂缝问题也长期难以禁绝。这直接反映出了施工的严谨问题、责任心问题、工作态度问题。
行业文化缺失的根源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受到西方管理学的影响才开始逐步研究和探索的,而行业文化更是少有人去重视和研究。因此,在分析建筑行业文化缺失的根源时,有必要从传承演变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
第一,师徒传艺的规矩文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被毁坏并被逐步淡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中国最原始的规则理念。规矩地做事、诚实地做人一直是中国工匠文化的内核。赵州桥几千年仍然坚固屹立、红旗渠50年依然滴水不漏,其中无不深藏着中华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精髓。然而,上世纪,中华传统文明的自觉被毁坏,这也长时期地影响着行业的道德与风气,造成了人们对道德与规矩的漠视,造成了行业文化的缺失。
第二,从客观现实来看,中国建筑业长期处于社会的底层,不为国人所重视,很难形成强大的文化基因。在国家经济统计中,建筑业总是排在工业末尾的角落;在警匪影片里,建筑工地总是藏污纳垢的处所。建筑行业门槛较低、舞台广阔,容易形成鱼龙混杂的环境,再加上建筑产品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行业的负面影响总是更多地为社会所关切、行业的不良信息总是易为媒体所放大,行业的文化自信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外界的干扰。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逐经济利益的短视行为导致了行业文化的缺失。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行业弱化了对诚信的坚守、投机的空气四处弥漫,规矩可以变通、程序可以变通、管理也可以变通,围标串标、联营挂靠成了行业的潜规则。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其实也是企业对未来愿景和发展不自信的表现。
第四,由于规模增速过快,操作层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缺乏必要和持续的教育培训。企业在重视对知识型员工教育培训的同时,忽视了对普通技术工人尤其是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在具体的操作部位很难做到精细管理、精细操作的全覆盖。
第五,我国的传统文化体现在施工操作中,也有着天然的缺陷。中国人在相同的要求下可以有多种行为,德国人在一个规矩里只会有一种表现;循规蹈矩在中国暗含着消极的贬义,而循规蹈矩在德国人眼里只能是严谨、坚守、执着。对规范、标准的有效遵守和执行,多数时候不是靠行政命令、不是靠纪律、不是靠物质诱惑,而是靠长期形成的一种品质、一种道德、一种习惯。
可以这样说,抓几次严格的质量安全检查,可以促成几个文明工地的产生;培养几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可以建成若干个典型的优质工程;可是要在所有的工程上体现出企业的品牌,要在整个建设领域体现出行业的信誉,靠的是文化的力量,是对一种文化与信念的坚守。厉以宁不久前在《大变局与新动力》一书中强调,在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之外,要重视第三种调节:道德力量调节,也就是文化调节。文化调节就是每个人都要自律,都要遵守公共规则。在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建筑业面临转型发展的新阶段,重新塑造建筑行业与企业的精神文化与价值观、着力打造行业新的发展动力,显得非常迫切与必要。
借助鲁班文化提升行业的素质与从业者的素养
笔者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其一是有很强的针对性。要从根本上提升中国产品的质量水平和消费服务,秉持和坚守工匠精神是重要的前提。其二,我国的经济发展在高速奔跑之后进入转型时期,除了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之外,需要用工匠精神作为文化力量进行调节。其三,工匠精神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未来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这种文化与精神的营养。
鲁班是建筑行业传统文化的代表。我们宣传鲁班文化,其核心就是要更好地弘扬工匠精神,以鲁班作为一种象征、以建筑行业文化建设为契机,来推动行业在新常态下实现转型升级,为建筑业的持续发展服务,为建筑的长远历史负责;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建设,使中国建造能走向世界,使中国成为名符其实的建筑强国。
在建筑行业近几十年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加以延伸,提出了鲁班文化的基本内容:
严守规矩、诚信执业的工匠本色。
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
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牌战略。
互相帮衬、合作共赢的行业风尚。
严守规矩、诚信执业的工匠本色。一个企业、一个项目、一个建筑行业的执业者,要坚守信念,忠诚履职;要严格遵循国家和行业的政策、法令和基本规则,诚信经营、诚信守法、诚信执业、诚信做人,用应该共同遵守的道德与诚信扫除行业的雾霾、净化市场的空气。
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现代建筑人要继承发扬鲁班敢于创造的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当前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不断追赶和超越国际上先进的施工方式和施工技术,在推进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建筑业本来就是一个艰苦的行业,但历经艰苦最终却有收获、有成就、有幸福。许多企业通过艰苦卓绝走向了新的辉煌、许多人士历经磨难到达了成功的彼岸,工匠精神的价值就在于对职业的敬畏、对目标的坚守,这种信念和坚守的力量是企业和人生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经济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建筑业发展也有自身的规律。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财富的积累,但也在某种程度上给行业科学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鲁班文化就是要脚踏实地、尊崇规律、不图虚名、求真务实,用科学的态度去经营企业,在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牌战略。鲁班文化集中体现着传统工匠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内含着沉重的社会责任和职业品格。企业不仅要把眼光放在几个“大工匠”和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部位,更要在建筑产品的所有部位、在建筑队伍的所有岗位提倡工匠精神,重视细节、追求卓越。企业都能以此作为自身的发展战略,行业的信誉和形象就会焕然一新。
互相帮衬、合作共赢的行业风尚。建筑市场一直充满着高危的风险与残酷的拼搏,过度竞争主要是体制和政策造成的,但也与行业文化有关。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个较高的阶段时,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将会转化为竞争合作的关系。随着建筑业分工的进一步科学合理及生产方式的逐步改进,行业内更需要体现合作共赢的文化、体现利益共同体的意识。合作共赢与互相帮衬,也会净化市场的风气、减少交易的成本、提高行业的文明程度。
行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
要在全行业宣传鲁班文化,提升行业素质。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我们提出鲁班文化并赋予其更多的内涵,就是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主动进行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建筑行业和企业都有责任宣传工匠精神和鲁班文化,传播建筑业的好声音、好故事,将鲁班文化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渗透到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中,从根本上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行业的素质和社会信誉。
要将鲁班文化贯穿于企业文化之中,长期地宣传和坚守。许多企业在实践中总结出了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它们有这样一些共同点:一是继承传统,把几代建筑人用心血和汗水凝结出的精神成果变作了新时期发展的无穷资源和动力;二是适时创新,面对建筑业在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企业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和管理理念,在创新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三是以人为本,企业不仅重视对文化的研究和总结,更重视以人为本、关爱员工,将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实践,产生无穷的发展动力,
要与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并肩而行。建筑行业的文化建设要和征信体系的建设紧密配合、协同前行。这就像社会道德的倡导与法律的约束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样。我国经济发展到了严格规范的时期,文化建设也到了深入人心的阶段,只有两轮驱动、共同发力,才能给整个建筑行业带来一个舒适、明亮的环境。
要从培训入手,教育和影响每一个劳动者。行业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要使从业者都能理解和自觉遵守,这是一个艰难而持久的过程。大国工匠的典型好找,企业每个普通劳动者的具体行为却难以把握。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行业规则、技术标准、职业道德的执行要具体化到每一个从业者。眼下最急迫的就是加强对农民工及劳务分包队伍的教育和培训,这需要做长期的规划和努力。(中国建设报)